摩尔悖论

原文:Moore’s Paradox

[摩尔悖论](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ore's Paradox)是指「外面在下雨,但我不相信它在下雨」这种说法的标准术语。在此感谢 MetaFilter 网站用户 painquale 的提示。

在阅读了 Less Wrong 网站上的一些评论后,我觉得自己对摩尔悖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用户 Jimrandomh 提出:

许多人无法区分不同层次的间接性。对他们来说,「我相信 X」和「X」是同一回事,因此,认为相信 X 有益的理由也就成了 X 为真的理由。

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即便是相对年幼的儿童就能理解错误信念的概念,这需要在心理上为「地图」(认知)和「领土」(现实)设置独立的类别。但这一观点指向了一个类似的想法:

许多人可能并不会有意识地区分「相信某事」和「认可某事」。

事实上,在日常用语中,「我相信民主」意味着你认同民主的理念,而不是你相信民主确实存在。由此可见,「相信」这个词实际上有多重含义。我们可能正在面对一个导致思维混乱的模糊词语(或者它可能只是反映了人们本就存在的认知混乱)。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例子:「我相信人们比实际上更好」。在这个例子中,她想出了一些认为人性本善会带来好处的理由——比如对健康有益等。既然她现在对「相信人性本善」这个概念产生了一些积极情感,她就通过内省这种温暖的感觉得出结论:「我相信人性本善。」换句话说,她错误地将附着在这个信念上的积极情感,视为她真的相信这个观点的证据。然而同时,现实世界似乎表明人们并不那么善良。于是她说出了「我相信人们比实际上更好」这样自相矛盾的话。

这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是一个诚实的错误——因为人们从未被明确教导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相信某事。这就像车库里的龙的寓言;那个说「我的车库里有一条龙——但它是隐形的」的人,没有意识到他预期看不到龙这一事实,恰恰表明他实际上持有一个(准确的)没有龙存在的心理模型。

人们并没有接受过如何识别自己是否真正相信某事的训练。这不像是他们在高中时就被教导过:「真正相信某事的感觉——也就是将那个陈述纳入你的信念体系中——就是它看起来就像是世界的本来面目。你应该能够识别这种感觉,这是真实的(未被引用的)信念,并将其与那些你认识到只是一种信念(意味着它被引号括起来)但对其抱有好感的情况区分开来。」

这种解释很大程度上使得摩尔悖论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不那么令人费解,并提供了另一种解释机制,说明为什么人们可能同时持有正确和错误的观点

同样,Kurige 写道:

我相信有一位上帝——并且他已经在我们心中注入了一种是非观念,通过这种观念我们能够评判周围的世界。我也相信一种道德感已经通过进化被编程到我们的基因中——这种道德感很可能是源于远古时期倭黑猩猩群体形成元政治联盟的结果。这两种信念并不矛盾,但难点在于如何调和这两者。

我猜测,Kurige,你已经决定你有理由支持这个被引用的信念,即上帝已经在我们心中注入了一种是非观念。同时你也有理由支持科学的结论。这两种观点看起来都像是值得加入的好阵营,对吧?这两组信念都有其好处?你通过内省发现你对两种信念都感觉良好?

但你并没有这样说:

「上帝在我们心中注入了一种是非观念,同时一种道德感也通过进化被编程到我们的基因中。这两种现实状态并不矛盾,但难点在于如何调和这两者。」

Kurige,如果你正在阅读这段文字,你应该立即大声读出上面这段话。这样做是为了让你能注意到,这种表述似乎至少稍微更难接受——请留意这种主观感受上的差异——在你开始费力地重新进行合理化解释之前。

这就是「有理由支持两种不同信念」与「你对单一世界、单一事物本质的心理模型」之间的主观差异。